我省自1999年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以来,在全国“安康杯”竞赛组委会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省各级“安康杯”竞赛组织共同努力,此项活动内容日趋丰富,形式不断创新,成效越来越显著,对于促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强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广大职工安全生产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降低伤亡事故,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维护职工的生命健康权益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得到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企业的大力支持和广大职工的积极参与,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好的影响,已经成为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重要载体和响亮品牌。截至目前,全省“安康杯”参赛单位共1.7万家,同比增长13.3%;参赛职工共284万人,同比增长16.3%;参赛班组数15.2万个,同比增长14.9%,相比去年,在参赛规模和人数上都有大幅度增长。实践证明,“安康杯”竞赛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提高了广大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推进了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文化建设的提升,为实现全省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维护广大职工生命健康权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具体做法是:
一、 加强保障,推动“安康杯”竞赛持续发展
一是健全组织。在“安康杯”竞赛活动开展之初,我省就成立了省“安康杯”竞赛组织委员会,领导和协调全省“安康杯”竞赛活动。各市县包括参赛企事业单位参照省里的组织架构,也都成立了竞赛组织,竞赛办公室设立在工会,处理竞赛日常事务,从而形成了政府(行政)领导挂帅、工会牵头、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是强化责任。省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把“安康杯”竞赛工作作为全省安全生产年度工作的要点,列入我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省总工会同样把“安康杯”竞赛活动开展情况作为对各市和产业工会工作的目标考核内容,各参赛单位更是如此,层层强化责任意识。
三是落实经费。从2007年开始,由省财政和省总工会每年拨付专项资金,用于“安康杯”竞赛活动;多数市县和参赛企事业单位对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在经费上都能够给以保障,从而保证了“安康杯”竞赛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树立典型,形成“安康杯”竞赛激励机制
自“安康杯”竞赛开展以来,从全国乃至基层企业都非常重视表彰奖励工作,我省一直致力建设“安康杯”竞赛活动的长效激励机制,坚持每年都对“安康杯”竞赛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评比表彰,用先进推动工作,用典型示范引领。特别是近年来,我省仿效全总的做法,省总工会决定对“安康杯”竞赛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将按程序申报省“五一”劳动奖状、奖章和工人先锋号,目前,马钢、大唐淮北发电厂、宿州供电公司、蚌埠供电公司、六安供电公司等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省总工会分别授予省五一劳动奖状20家、省五一劳动奖章15人、省工人先锋号7个。此举极大地调动了参赛单位和个人的积极性,增强了“安康杯”竞赛的吸引力,有力地推动了我省“安康杯”竞赛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突出重点,彰显“安康杯”竞赛实际效果
一抓班组建设。班组是企业的细胞和基础,是控制事故的前沿阵地,更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在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中,省总注重发挥班组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基础支撑作用。每年都在全省举办以“弘扬企业安全文化,加强班组安全管理”为主题的班组安全建设成果展示活动。2013年,我省专门召开了加强班组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同时出版发行了《班组安全管理领跑者——安徽班组20强》一书,省“安康杯”竞赛组委会办公室在全省煤炭、建筑、化工、地质、交通等行业选取20个安全管理优秀班组结集成册,图文并茂,各具特色,结合实际案例,多角度阐述了这些班组在推进安全管理、弘扬企业安全文化工作中的主要特色和典型经验及优秀工作法,对全面提升班组安全建设管理水平,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借鉴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去年,省总又把经长期实践证明,效果显著、易于推广的班组安全管理好经验和好做法,进行深度挖掘、提炼、总结和升华,通过现代化媒体手段充分展示出来,取得明显效果。
二抓安全文化。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抓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对促进企业安全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省对此项工作一直紧抓不放。每年结合“安康杯”竞赛主题和我省实际,组织开展职工喜闻乐见的安全文化活动。如:2006年组织全省65000多职工参加全国劳动安全防护知识竞赛;2007年、2008年我们连续两年举办全省“安康杯”安全生产书法大赛;2009年,组织近90万职工参加安全知识竞赛,与省安监局、省文联等单位联合开展了“安全在我心中”演讲比赛和“安全文艺”汇演;2010年开展“生命之光”职工安全歌曲征集、评选;2011年“颂歌献给党——放歌江淮、唱响安全”“黄山杯”全省职工庆祝建党90周年合唱展演;2012年开展了全省纪念“安康杯”竞赛十五周年论文比赛;2013年组织开展了“安康杯”以人为本聚焦安全摄影展;今年,为进一步推动新《安全生产法》的贯彻实施,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又积极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优秀文艺作品创作征集活动,弘扬主旋律,宣传正能量,并将省里的优秀作品推荐上报参加全国评选。在举行这些活动的时候,我们都及时进行总结表彰,并在安徽工人日报、《安徽安全生产》杂志、工会网站、《安徽工运》等刊物上进行了宣传报道,扩大了“安康杯”竞赛的社会影响力。
三抓技能竞赛。2014年,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安全生产一系列重要批示和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部署要求,由省总工会牵头,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单位联合组织以“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技能,强化监督检查,实现群防群治”为主题的全省职工首届安全生产知识技能竞赛。本次竞赛在全省“煤矿或非煤矿山、消防、建筑、化工”四大行业中展开,分基础知识和技能操作两部分。历时9个月的竞赛,在全省范围内营造了“树立红线意识,重视安全生产”的浓厚氛围,调动了广大职工“学习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技能”的积极性,促进了基层企业“落实安全措施,实现安全发展”局面形成。据不完全统计,仅参加全省四个行业基层竞赛(含初赛)人数就达20.159万人,切实做到广泛发动,职工参与面广、量大、效果好。
四抓调查研究。为进一步做好“安康杯”竞赛提质扩面工作,研究新常态下非公企业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经验规律,探索破解难题的方法途径,省“安康杯”竞赛组委会于今年3月初至6月底,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非公企业开展“安康杯”竞赛情况专题调研。各市、县通过召开汇报会、座谈会、实地走访、抽样和问卷调查等形式,期间,省“安康杯”竞赛组委会办公室又专门赴黄山、蚌埠、淮北分片区进行调研督查,基本摸清了全省非公企业开展“安康杯”竞赛的总体情况,认真总结近年来非公企业开展“安康杯”竞赛的成功经验,细致分析当前形势下非公企业开展“安康杯”竞赛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广泛征求基层企业和职工群众对非公企业开展“安康杯”竞赛的意见建议,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省组织召开了非公企业“安康杯”竞赛推进会。以上举措,对下一步促进我省非公企业“安康杯”竞赛将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