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天长市总工会经审会创新运用系统化思维,通过问题解码、靶向攻坚、经验辐射三维联动机制,推动经审工作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治理”的转变,构建起独具特色的经审工作新范式。
解码问题清单:构建多维透视分析体系
“一对一”开展问题查摆。天长市总工会经审办组织“天工名审”成员以及部分基层工会负责人,对标对表《安徽省总工会经审会审计发现主要问题预警提示清单》,开展基层工会自身问题查摆“一对一”剖析。通过2024年工会“下审一级”数据显示,基层工会票据管理类问题(如发票开具不规范)占比达52%,经费支出不规范问题(如报销附件缺失)占比21%。通过对经费收支问题的“精准画像”,不仅定位共性根源,更从制度执行层面追溯源头,为后续整改提供靶向指引。
创新开展“经审智慧碰撞会”。天长市总工会组织“天工名审”团队开展金点子行动,紧紧围绕基层工会发展中遇到的“审计监督预防”“经费使用规范”等问题建言献策,通过情景模拟、假设推演等形式开展头脑风暴,将经审干部的创新思维转化为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共开展“金点子”活动2期,收集建议56条,转化制度文件2条。
健全经审答疑机制,抽调“天工名审”成员组建答疑团。天长市总工会建立“共性问题标准化解答+个性问题定制化释疑”双轨处理机制,通过基层座谈会、培训会、宣传展会等线下渠道,通过微信公众号刊载“经审小课堂”推文,运用新媒体进行政策解读,实现答疑服务的精准触达与长效传播。2024年累计开展基层宣传走访13次,搭建双向业务座谈会2次,刊发微信推文5篇,全方位提升经审政策覆盖面。
攻坚破冰行动:锻造精准监督执行链条
天长市总工会构建“1+N”监督矩阵,“天工名审”团队明确1名组长配备2-3名成员,建立“问题发现—上门走访—整改督促—结果反馈”的服务监督流程。2024年巡回检查期间,共覆盖39家基层工会,整改同类问题18项,推动2家单位完善内控制度,实现监督效能最大化。
开展经审流动巡回指导,制定“问题导向式”行程表。每到一处,天长市总工会采用“望闻问切”四诊工作法:“望”即审查财务凭证、制度台账;“闻”即听取工作汇报、职工意见;“闻”即访谈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切”即诊断风险隐患、管理漏洞。在疗休养资金审计中,通过四诊法发现某乡镇街道疗休养人员与缴费信息不符,经深入核查,发现一名会员由外单位调入已缴纳会费,且该会员未在原单位参加疗休养活动。审计组督促该镇街及时补充人员调进调出记录。
实施经审能力提升计划,采用“模板+实训”模式,天长市总工会通过审计模板开展专项资金审计;建立“导师帮带制”长效机制,累计培养基层经审业务骨干50余名,其中2人获得会计职业资格证书,显著提升一线审计作战能力。
共享治理成果:打造经验辐射示范高地
打造经审工作规范化示范点。选树1个机关单位、1个国有企业打造示范点,集中审计资源,以行业分类别打造具有先进性、典型性样本,激发全市各级工会“比学赶超”;其中,法院工会根据自身经审业务实际,汇编工作实绩多次在交流座谈会上介绍经验。两家经审工作规范化建设示范点,多次承接省市工会经审会以及其他兄弟县工会经审会参观学习。
精心组织优秀审计案例实施。天长市总工会经审会抽调“天工名审”骨干,实施“基层工会职工疗休养资金审计”项目,覆盖50家单位、1912名疗休养人员,涉及资金442.61万元。针对发现的7类问题,通过“发函督办+抄送主管部门”双渠道强化整改力度。该项目获得2024年安徽省工会优秀审计项目通报表扬。
天长市总工会唱响“红色经审”主旋律,以政治引领加强党对工会经审工作的全面领导,多次开展主题教育学习,邀请市总党组书记上微党课;带领“天工名审”成员走进党风廉政教育基地开展党性教育,引导经审干部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王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