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长市总工会党组书记陈梓旭,党组成员、副主席朱安玲一行来到天长市禾禾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走访慰问了安徽省劳动模范、合作社负责人平东林和滁州市劳动模范、天长市稼农家庭农场负责人陈宏平,并就如何发挥各级劳模作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展开调研。
天长市禾禾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8年,由海归硕士、90后“新农人”平东林创办。现有成员108人,拥有各类机械70多台套,流转土地1100亩。主要从事粮油轮作、农事托管服务,以及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成立以来,合作社一直致力于推行科学种田理念,创新采用“合作社+社会化服务+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发展模式,带动农民走上增收致富路,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建设。几年来,累计为周边村、社区提供150个就业岗位,助力村民增收225万元,推动村集体增收112万元。
天长市稼农家庭农场创办于2012年。10多年来,这个家庭农场致力于新型适用稻麦种植技术的应用与示范,水稻获得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认证,亩均净利润达1200元;2024年农场小麦亩均单产606公斤,获天长小麦单产冠军。农场负责人陈宏平先后入选安徽省“高素质农民培育和农技人员能力提升培训师资库”乡土专家、获评安徽省乡村振兴高级农艺师。
调研中,两位劳模分别介绍了自己在带动乡邻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交流了心得体会,就如何发挥劳模作用、弘扬劳模精神、加强双方的合作、共谋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陈梓旭在调研中表示,近年来,在农业战线、在乡村振兴领域,我市涌现出了一批劳动模范和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们有的深耕农业,有的致力于工农业、服务业和农文旅的融合发展,有力促进了天长乡村振兴进程。作为劳模的娘家人,天长市总工会将始终把服务劳模、弘扬劳模精神摆在重要位置。一方面要进一步做实做细劳模服务工作,持续深化劳模关爱行动,通过扎实举措,切实帮助劳模解决工作生活中的急难愁盼问题,让劳模感受到“娘家人”的温暖;另一方面,要大力搭建劳模发挥作用的平台,通过组织开展劳模宣讲、技术攻关、经验交流等活动,推动劳模精神进乡村、进田头,引导更多劳动者以劳模为榜样,投身天长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火热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