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明年起扩大覆盖面

发布日期:2024-12-20 10:05信息来源:安徽商报浏览量: 【字体:  

12月19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省人民政府关于研究处理《安徽省养老服务条例》执法检查报告审议意见情况的报告,并就审议意见情况开展专题询问,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和人大代表询问,相关厅局长当场回应。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安徽将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到2026年建成总数不少于400家,覆盖全省所有城市街道和未设街道的县区城关镇。同时,结合城市更新行动,下大力气补齐老旧小区养老服务设施短板。

省人大常委会连续几年综合运用立法、监督的多种形式,推动养老服务发展。这次专题询问是在去年执法检查并听取报告后跨年度的持续跟踪监督,也是监督法新修订后的首次专题询问。

社区嵌入式养老,后年覆盖全省所有城市街道

报告透露,我省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支持合肥、马鞍山、安庆、铜陵、滁州、芜湖、蚌埠7市开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建成家庭养老床位近1.3万张,上门服务2.7万余人。组织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共改造16.6万户,超额完成了民政部下达我省的“十四五”任务。

下一步,我省将健全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在现有县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街道(乡镇)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到2026年建成总数不少于400家,覆盖全省所有城市街道和未设街道的县区城关镇。

我省印发《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促进老年助餐服务提质增效实施方案》,争取中央彩票公益金1191万元,支持794 个乡镇(街道)级老年食堂添置或更新设施设备,促进全省老年助餐服务健康发展。

我省制定《安徽省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实施方案》,帮助老年人化解居家养老困难和安全风险,全省探访关爱累计开展2388.2万次,覆盖58.9万符合条件的老年人。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2025年起扩大覆盖面

我省深化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合作。全省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约率达100%,336家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提供服务达37.03万人次。组织遴选11个县(市、区)开展医养结合创新发展试点。

我省支持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将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按规定开通个人账户、普通门诊、普通住院、门诊慢特病等结算权限,合理确定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医保支付方式,保障老年人就医需求。

我省推动居家医疗服务项目落地。新增设立“上门服务费”价格项目,公立医疗机构提供上门医疗服务,采取“医药服务价格+上门服务费”方式收费,增加医疗服务供给,保障老年人居家医疗服务。

我省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起草《安徽省推进长期护理制度建设的若干意见》,跟进国家层面关于长期护理保险工作的部署要求,出台配套政策,计划自2025年开始逐步扩大制度覆盖面。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老年人823万人

我省探索提供居家医疗服务。制发《安徽省加强老年人居家医疗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养结合机构,为行动不便或确有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家庭病床和上门巡诊等居家医疗服务。全省65岁以上老年人接受城乡社区规范健康管理服务率69.5%,接受中医药健康管理率76%,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老年人823万人。

此外,印发了《安徽省老年痴呆防治促进行动(2023 —2025 年)实施方案》,完成27.59万老年人认知功能初筛。

试点建设农村幸福院

敬老院与农村幸福院不同,敬老院在乡镇一级的,而幸福院则在村一级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助餐日间照料、文体娱乐交流互动等自助互助的服务。

报告显示,我省引导支持各地试点建设农村幸福院,将农村幸福院建设等养老服务工作纳入“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建设内容和精品示范村建设的重要任务,省级财政安排2250万元予以专项补助,2024年共建成农村幸福院764个、完成率101.9%。

下一步,我省我省将因地制宜发展农村幸福院,整合利用村集体房产和闲置的中小学校舍、村民房屋等进行改造,配置必要的设施设备,为老年人提供助餐、日间照料、探访关爱、文体娱乐等基本服务。其中,2025年再试点建设农村幸福院750个,十五五期间分年度继续建设一批扩大覆盖面,提升服务功能。

委员代表出题现场答卷

陈明生委员:

针对当前我省90%以上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这一实际情况,发展社区嵌入式燃养老机构就显得尤为重要。请问我省目前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的发展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哪些差距?下一步有什么工作打算?

省民政厅厅长余向东:

2023年起,省委省政府连续两年将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纳入省级民生实事。2023年建了50个机构,今年安排建设100家社区嵌入式机构,已建成94家,6家正在加快收尾工作,不断满足老年人就近养老愿望。从明年开始,按照每平方米不低于1000元的标准,建设补助最高可以达到100万元。

全省目前已经建成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150个,2025年继续建设130家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到2026年全省建成不少于400家,覆盖全省所有城市街道和未设街道的县区城关镇。

徐亚平委员:

老年人居家养老不仅需要生活上的照顾,同时也十分需要医疗健康服务。做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工作需要服务力量的下沉,真正使医养结合,贴近群众。因此打通养老部门与医疗部门的绿色通道十分重要。请问有关部门在推动医联医务力量下沉,推动医养结合工作上面有什么安排?

省卫健委党组成员、省中医中医药局局长王卉晓:

我省制定了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的发展行动方案和具体的重点任务清单,也制定了社区嵌入式养老的医疗卫生服务保障工作措施。目前居家医疗服务也在稳步开展,支持引导医疗机构通过设置家庭病床上门处置,家庭医生签约等方式,为行动不便,失能、高龄、残疾的老年人提供居家的诊疗护理,以及安宁疗护服务。目前全省家庭医生累计签约服务的老年人数有823万人。

全省现在目前医养结合机构有双证的是445家,一共有98000多张床位,这个里面医院的养老床位是18000多张,养老机构的床位是79000多张,目前在院的老年人是51000多人。

下一步,将协同医保部门尽快出台家庭病床和上门诊疗服务的相关收费政策,引导医疗机构更多地、更积极主动地去为居家的老人提供服务,同时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以及护理服务。从网上来便捷预约和诊疗。

余敏辉委员:

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完善服务养老服务体系,有明确的目标任务。在执法检查中发现,一些地区在落实规划上有短板。比如养老服务设施、养老服务阵地建设仍有不足。对此我的问题是,相关部门是如何进一步完善督促、评价措施,多渠道推进我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

省发改委副主任章新洲:

截止到2024年10月底,那么全省共有养老机构是2612家,床位是32万张,这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护理型床位的占比达到了72.6%,超过是全国平均水平12.5个百分点。我们养老服务的供给进一步的优化。

我省支持设施建设,降低运营成本。十四五以来,累计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是12.9亿元,支持了60个养老项目的建设,增加养老床位是18000多张。为进一步降低养老机构的运营成本,我们会同省民政厅印发了关于养老服务机构用电、用水、用气、用热执行居民价格的通知。养老服务机构用电、用水、用气、用热的成本分别就下降了20%以上。

省住建厅副厅长赵新泽:

十四五以来,全省城市新建小区配套建设达标率逐年提升。2021年到2024年分别为91%、91.4%、 97.5%和100%。我省扎实推进居住区适老化改造,坚持将适老化改造,纳入“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四好建设同步推进,补齐已建成居住区养老服务设施的短板。

在好小区建设上,加快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推动健全社区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家政、助餐等社会服务设施,推进有条件的楼栋家装电梯等。十四五以来,全省累计改造老旧小区8042个,惠及208.9万户居民。实施适老化无障碍改造的小区3593个,加装电梯2300部,新增养老服务设施309个,助餐服务设施288个,卫生服务站293个。

在好社区建设上积极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力求实现老年居民步行5~10分钟范围内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种服务设施场所齐备完整。目前已在全省15个社区开展试点,在好城区建设上,目前全省新建城市道路公共建筑无障碍设施建设率达到了100%。

下一步将聚焦老人安居,坚持把应对人口老龄化与城乡建设相结合,大力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加快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一是持续抓好新建居住区的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100%。二是持续补齐已建成居住区的短板,将养老设施配套建设和适老化改造,纳入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重要内容,推进住宅小区、社区城市的适老化改造,明年计划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88个以上,大力推进完整社区的建设,实施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确保已建成居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80%以上,更好的满足老年人在家门口养老的需求。

吴松青代表:

我是一个来自基层的代表,一直非常关注养老事业,也发现了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养老机构人才难留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缺乏成长的空间,很难看到自己的职业发展预期。所以我就想请问有关的部门,下一步有什么政策性、制度性的安排。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副厅长陈宏:

省人社厅立足职责,多措并举,持续推进养老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强化技术技能人才支撑,聚焦养老行业需求,支持高校培育康养技能人才,安徽中医药大学等20家高校面向康养相关专业毕业生,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今年以来已经有3500多名毕业生晋升了高级工的技术等级。

优化了培训补贴目录,将养老护理员、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医疗护理员、病患陪护等纳入培训补贴范围,鼓励高校毕业生参加补贴性的就业技能培训,支持养老服务机构开展新录用职工岗前技能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按规定给予500~2000元每人的培训补贴。今年以来已经累计开展养老护理员病患陪护等职业技能培训3.6万人次,发放补贴2600多万元。

第二个方面是畅通行业人才的成长通道,优化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机制,向全省8家公立三甲医院和16个省辖市的卫生部门,下放正高级和副高级职称的评审权,推行新8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支持养老行业龙头企业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备案养老护理员,健康照护师等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130多家,颁发职业等级证书8.87万本,编发家庭生活照料、养老生活照料、病患照护专项考核规范,开展康养类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累计颁发证书1722本。

第三个方面是促进供需精准对接,结合三公里就业圈服务建设,围绕养老服务业,开发适合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的岗位,对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给予一次性扩岗补贴和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武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