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丨庆祝全总成立100周年·特稿】履职尽责,为了职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写在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④

发布日期:2025-04-26 08:47信息来源:工人日报浏览量: 【字体:  

“工会就是保护工人切身的利益和为工人的利益奋斗的机关。”早在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工会运动与共产党”的议决案》,就为中国工人运动指明了方向。这也成为百年来,党领导的工会组织始终不变的职责。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在华夏大地的风起浪涌、日新月异中,一代代工会干部以职工为中心,认真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的基本职责,解决职工急难愁盼、促进职工全面发展、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维护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中出现了这样一段话——“会同全国总工会推进运用‘一函两书’保障劳动者权益”。这是作为保障职工维权抓手的“一函两书”制度首次写进“两高”报告,也是继最高检和全总于2024年联合下发协同推进运用“一函两书”制度通知后的又一重要进展。

保障职工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也是发挥广大职工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

作为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工会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在为争取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而不懈奋斗。从192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时把“救济工人”写入总章,到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确立为工会的基本职责,党的这一根本政治立场在工会领域始终得到具体体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工会组织团结工人阶级积极投身党领导的革命斗争洪流,为维护和发展工人权益,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历史功勋。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工会积极参与到工矿企业劳动定额、安全生产卫生、劳动保护等有关政策、法规、条例的制定和实施中,推动我国劳动保险条例、劳动保护条例、关于救济失业工人的指示等文件出台,致力于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解决实际困难。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工会在维护职工权益方面不断发力,如参与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开展职业病防治,抓好女职工等不同群体的劳动保护工作,积极参与国企改革,做好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等等。

在工会为职工维权服务的历程上,一项关于刑法的修改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刑法修正案(八)将“恶意欠薪”正式入罪。这正是全国总工会和各级工会努力推动的结果。

后来多年的执行也证明,通过刑法的强力介入,打击恶意欠薪,震慑无良雇主,从根本上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

帮助农民工追讨欠薪,一直是各级工会维权服务的题中应有之义。岁末年初,各级工会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清欠行动早已成为常态。2007年,全国总工会制定了《关于推进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十项工作机制建设的意见》,实现对农民工的主动维权、依法维权、科学维权,在农民工群体中叫响“有困难找工会”。2024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等10部门共同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的意见》,强调完善根治欠薪长效机制,强化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依法查处欠薪违法行为。

从维护、建设、参与、教育4项职能,到“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作方针;从“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到“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企业工会工作原则;从明确“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到拓展为维权服务基本职责……维护好职工权益,始终标注在工会工作前进的每一步上。

加大源头参与力度,是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方式。多年来,全总持续推进涉及职工权益的劳动领域立法,深入参与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公司法、企业破产法、职业教育法、工伤保险条例、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等诸多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的制定修改,从源头上有效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值得关注的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各级工会建起一批“职工专属”法律服务队伍——工会法律援助服务机构已达到1.32万个。全总联合司法部、全国律师协会开展的“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服务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行动,累计组织律师志愿者5.7万人次,服务农民工2900多万人次,帮助挽回经济损失超过40亿元。

百年来,工会维权工作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丰富,为实现广大职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

构建

京东开始为全职外卖骑手缴纳“五险一金”,美团从2025年二季度起为全职及稳定兼职骑手缴纳社保——2025年的春天,这几则消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与此同时,在上级工会的指导下,京东集团第二轮集体协商也完成了民主程序,形成了《京东集团集体合同(草案)》,涉及薪酬福利、女职工权益、技能培训及成长发展、劳动安全保护等诸多事项。

开展集体协商、推动完善社会保障,是工会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方式。

我国拥有庞大的社会生产单位和劳动者群体,其劳动关系是否和谐,事关广大职工切身利益和企业健康发展,事关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提出要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工会是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力量。为此,各级工会注重通过维权服务扩大工会组织在职工群众中的覆盖,解决职工群众的具体问题,化解劳动争议,排查风险隐患,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作为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性制度,集体协商制度随着改革开放浪潮下企业的快速发展而建立健全,成为协调劳动关系矛盾、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关键。

从试点探索到全面推进集体协商制度建设,从地方实行共保合同制度到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立法保障,从沃尔玛、肯德基等世界500强在华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到京东、顺丰、圆通、饿了么等头部平台企业协商协调机制多点突破——围绕职工最关切的权益问题,各级工会持续推进集体协商在各行各业广泛开展,并通过组织集体协商竞赛、组建专职指导员队伍、建设信息化平台,架起企业和职工协商协调的桥梁。

如今,集体协商“集中要约行动”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据统计,2023年末全国报送人社部门审查并在有效期内的集体合同累计105万份,覆盖职工1亿人。与此同时,一系列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务实举措持续建立起来。如健全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培育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标准化站点,等等。

进入新时代,工会积极与法院、人社、司法等相关部门合作,将劳动者权益法治“保障网”越织越密——

法律监督力量更强,出台《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办法》,推进涉工法律规定执行监督专项行动,积极落实劳动用工法治体检,联合发布“一函两书”典型案例,加强监督组织和监督队伍建设。

劳动争议化解更多元,联合开展“法院+工会”劳动争议多元化解试点工作,推动工会与法院“总对总”诉调对接机制省级全覆盖,联合人社、法院、司法等部门构建“调裁诉援”有效衔接工作体系,打造“一体化”“一站式”劳动争议多元解纷平台。

2023年,12351工会服务职工热线全面建成运行,及时回应解决职工群众利益诉求。2024年全年受理职工群众来电149万通,职工满意度达98.8%。

如今,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手段和内容不断丰富,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职工共享发展成果中持续贡献工会力量。

温暖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在这份伟大光荣的事业中,党领导的工会组织作出了积极贡献。

推动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确保全体职工同步迈入小康社会——从一线城市到偏远地区,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投身到党中央交付的这项任务中,打响了一场规模大、力度强、惠及面广的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攻坚战。

5年间,各级工会累计筹集帮扶资金185亿元,开展专项帮扶2449万人次,推动困难职工家庭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长了19.6%。截至2020年底,工会建档立卡的549.87万户困难职工家庭全部实现解困脱困。

扶贫帮困,互助互济,一直是中国工会的光荣传统。

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暖万家心。延续了34年的工会送温暖之路,诞生于各地工会娘家人于寒冬中对困难职工不约而同的惦念帮扶,汇聚于每年元旦春节期间都由全总时任领导带队赶赴各省(区、市)的走访慰问、各级工会“总动员”,延伸于从送资金物资拓展到送医疗、岗位、培训、助学、政策、法律,从困难职工、企业扩大到劳模先进、农民工、一线职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中小微企业的工作常态化与品牌化。

据统计,2016年至2025年的十年间,工会共筹集送温暖资金393.02亿元,走访企业137.29万家,慰问一线职工和困难职工9161.87万人次。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工会将关爱温暖送到每一个职工群众需要的地方——

聚焦困难职工帮扶,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拨付力度从最开始的1亿元增长到最高时15亿元,全国各地工会3358家县级以上工会帮扶中心(职工服务中心)持续有效运转,常态化梯度帮扶长效机制不断完善。与此同时,全国工会就业创业服务系列活动不断加大对重点群体就业援助和技能培训力度,推出困难职工家庭子女“阳光就业”行动、“工会帮就业”行动等品牌。

聚焦女职工权益保障,源头参与女职工权益保护相关法律政策的制定修订,深化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普法宣传,推动家庭友好型工作场所建设,开展“两癌”筛查,打造“会聚良缘”工会婚恋服务品牌,从婚育、生育、养育、教育工作生活全方位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

聚焦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大力推进建会入会和权益保障工作,联合人社部等印发《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开展“快递员温暖服务季”、“工会体检行”、工会“爱心餐”、“暖途”专项行动、工会夏令营等活动服务千万人次。

着眼职工新需求,中国工会持续与时俱进,创新方式方法,做实做细工作,实现工会服务职工从特惠到普惠的转变,实现服务对象全覆盖、服务时间全天候。

在全国各地,工会驿站、“司机之家”、女职工休息哺乳室、工会爱心托育托管等各具特色的工会服务职工阵地广泛铺开,工人文化宫、工会疗休养基地等以转型焕发时代光彩。数据显示,仅工会驿站这一阵地,2024年底全国就已累计建成18.61万个,2024年累计服务近8亿人次。

在职工中间,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暖边绿境”关爱职工专项行动等一系列品牌叫响擦亮,解困脱困与提升职工生活品质有效衔接,职工医疗互助保障提质扩面增效,职工公益项目持续募集社会爱心资源。

2023年,中国工会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创建直达亿万职工群众、集成工会全部服务内容的服务终端”。不到一年时间,“职工之家”APP上线运行,实现入会转会、就业帮扶、法律服务、技能学习等20多项工会服务直达职工“指尖”。

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充足的生活福利、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迈上新征程的中国工会,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的行动,呵护着广大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送到职工群众心坎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