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坚定扛起“三农”工作时代重任,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上走在前列——

不断开创安徽“三农”工作新局面

发布日期:2025-04-28 08:38信息来源:安徽日报浏览量: 【字体: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作为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安徽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扛牢粮食保供责任,乡村产业蓬勃发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改革不断深化,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守牢底线,夯实“三农”根基

暮春之时,江淮大地的麦田泛起层层绿波。当前正值小麦赤霉病防控关键期,连日来,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田管工作,一架架植保无人机抢抓农时进行喷防作业,确保夏粮高位丰产。

“今年小麦病虫害防控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我们正全方位落实落细防控措施,选好药剂、选好机具、选好时机,确保防得住、防得好、防得实。”省植保总站有关负责人说。

“粮食”二字重千钧。去年,我省粮食产量836.9亿斤,再创历史新高,总产连续8年站稳800亿斤台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安徽贡献。

为扛牢粮食保供责任,我省高水平建设江淮粮仓,以稳面积、提单产、增效益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良田、良种、良机、良法、优链、优农工程,加快构建现代粮食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多种粮、种好粮,让“中国碗”多装优质“安徽粮”。

位于大别山腹地的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曾是脱贫攻坚时期的“硬骨头”。青山翠岭依旧在,但大湾村如今已成为增收致富的“幸福村”,走上了山上种茶、家中迎客、红绿结合的发展道路。去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至299万元。

我省聚焦“守底线、增动力、促振兴”,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有效激发,脱贫地区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去年全省脱贫地区农民收入20528元、居全国第3位。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在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方面,我省正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加强农村特困家庭动态筛查和帮扶,推动动态监测更精准、产业就业帮扶更有力、帮扶体系更完善。

宜居宜业,建设和美乡村

眼下繁忙的春茶季已走近尾声,茶农们正进行着最后的冲刺,加紧春茶生产供应市场。

“近两个月,白天要处理订单和发货,晚上要加班加点生产茶叶,经常忙到连饭都顾不上吃。”黄山市黄山区新明乡曙樵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吕韶阳告诉记者,今年茶叶品质比往年要好,合作社太平猴魁干茶产量近2000斤、黄山毛峰干茶产量约5000斤。

茶产业既是健康产业、生态产业,也是茶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农民增收的富民产业。去年,我省茶叶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超900亿元。

我省扎实推动乡村富民产业升级,持续深化十大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建设行动,高水平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培育更多促进农民增收的“金娃娃”。去年,全省新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100个,绿色食品全产业链产值增长12.6%。

乡村是广大农民群众的家园,只有营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才能让农民有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省扎实推进“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5G网络实现行政村全覆盖,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94%的农村人口。

我省积极探索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的有效路径,加快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今年,我省将从农民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入手,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提升人居环境舒适度、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坚持差异化打造、特质化发展、整体性提升,不断绘就点上有风韵、线上有风光、面上有风景的美丽乡村新图景。

深化改革,激发动力活力

近日,位于宣城市宣州区杨柳镇的天龙湖家庭农场,一只只毛色鲜亮的土鸡在竹林之间悠闲觅食。

“这是本地的宣州鸡,在竹林中散养,肉质鲜美!”提起农场里的鸡,天龙湖家庭农场负责人熊爱民十分自豪,“养殖过程中不使用激素、抗生素和兽药,根本不愁卖,每只老母鸡销售价格比市场均价高20元左右。”

2010年,熊爱民辞去广州的工作,回到家乡养殖宣州鸡。随着养殖规模越来越大,农场获得了“安徽省示范家庭农场”“国家级生态农场”等荣誉称号。

我省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全省家庭农场经营规模适度、发展势头强劲,农民合作社规范与创新并举、质量效益显著提升。截至去年底,全省家庭农场注册登记数量34.3万个、居全国第1位,农民合作社11.5万个、居全国第4位,两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为促进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我省坚持以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为主线,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着力破解“三农”发展难题,持续激发乡村振兴动力活力。

当前,我省正高质量推进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延包整省试点,力争完成年内到期662万农户延包任务。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推进“农业保险+一揽子金融产品”试点全覆盖。探索闲置农房盘活利用有效实现形式。深化农村集体产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勠力站在农村改革潮头,持续从改革中汲取动能,安徽不断汇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合力,向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阔步前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