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进一步开拓视野,发挥好劳模示范引领作用,6月11-13日,在省总党组成员、副主席胡东辉的带领下,由12名省财贸轻纺烟草行业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联盟成员组成的劳模考察团成功开展了长三角创新交流活动,先后参观考察了杭州千岛湖发展集团和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杭州分院,并赴杭州国网电力洪盟忠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展了学习交流。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杭州千岛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杭州千岛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由中国林业集团公司所属中林森旅控股有限公司与淳安县新安江生态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的一家国有企业,现有员工1200余人,按现代企业制度运作。公司主要从事千岛湖渔业生产、加工与销售,餐饮酒店服务与经营以及旅游投资和开发等业务。拥有养殖场、新安江渔改分站、捕捞队、歙县披云山庄、鲟龙科技等20余家分公司、控股参股公司。
经过近二十余年的发展,千发集团依托千岛湖独特的渔业资源和先进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形成了养鱼护水的可持续生态渔业运营模式,构建起了以生态为依托、以保水为前提、以文化为统领的集“淳鱼产销、淳鱼美食、淳鱼智造、淳鱼旅游和淳鱼文创”等版块的价值产业链,实现了打造中国淡水渔业领军企业的目标。
公司自开发利用千岛湖的渔业资源以来,现已建立起以集“科研、养殖、管护、捕捞、加工、销售、烹饪、旅游、文创”为一体的一条完整的全产业链和全国农产品营销配送网络,“养鱼之水”的渔业发展模式被总结为全国水库(湖泊)生态渔业发展的“千岛湖”模式,列入中央党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教学案例。
(二)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杭州分院
200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作出了“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的战略决策。为落实好这一战略决策,习近平总书记直接谋划和推动了研究院的创建,成为了浙江省第一家引进大院名校共建的创新载体。同年,由浙江省人民政府与清华大学本着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精神,联合组建了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总部坐落在浙江省嘉兴市。2019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将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作为唯一创新载体列入其中。
研究院杭州分院成立于2014年,由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和杭州市、江干区人民政府共建,为自收自支、市场化运营管理的事业单位。分院旨在以产业发展为先导,确立“投资+孵化”的发展模式,探索“专业化园区”的发展新路。并发起成立杭州市首个军民融合产业园浙江清华长三角军民融合产业园。经过近5年的发展,分院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分院大楼为主体、以生物医药产业园、军民融合产业园、一亿中流加速器等多个专业园区共同发展的“一主多园”发展布局,不仅在杭州扎下根、立住脚,还可以辐射浙江、服务长三角。
二、考察体会
一是要学习长三角地区的开拓精神。千岛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从成立之初的传统渔业、林业起步,经历品牌运营、文化锻造、产业升级,将一条普通的千岛湖鲢鳙鱼打造成享誉全国的千岛湖有机鱼,实现了从地方农特产品到具有全国影响力、销售网点遍布全国大部分城市及香港地区、深受顾客推崇的淡水渔业价值标杆;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杭州分院从刚成立时启动资金仅3200万元,其中设备投入达900余万元,研究院运转经费高达1000余万元,在如此捉襟见肘的条件下,短短四年时间,研究院杭州分院就从2015年纳税241万元,跨越式发展到2018年纳税3亿元,累计纳税4.5亿元。取得这些优异成绩的背后,无不是两家企业不断开拓创新、积极奋发作为的结果。
二是要学习长三角地区的创新意识。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杭州分院作为长三角地区唯一的创新载体,多年来,始终践行“政、产、学、研、金、介、用”七位一体创新机制,秉承与“企业共成长”的发展理念,以投资+孵化为核心,建立起“共创、共建、共享”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推动人才、技术、资源交互迭代,产业、资本、市场融合促进,投资、孵化、运营协调发展,建立“不投资、不入选;不投资、不孵化;不投资、不入楼、谁主导、谁投资、谁管理、谁负责”的管理机制,构建共生、赋能型创新创业生态。2015年,研究院入驻高新企业仅3家,专利申请数仅20件,到2019年发展为22家244件。2018年12月,研究院创新设立“一亿中流”企业上市加速器产业园,主要以销售收入或估值介于千万级至亿元级之间的创新型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围绕“商学社群、战略定位、资本赋能、产业链接、上市加速”等五大要素进行全面赋能的商业模式。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加速器产业园从最初的12家入驻企业发展到如今的56家,入园总产值达40亿、总估值达120亿元。
三是要学习长三角地区的生态理念。千岛湖最初名叫新安江水库,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九个年头,因为建设水电站而形成的一个人工湖区。在很长一段时期,千岛湖地区作为贫困地区,当地许多人走上了毁林开荒、破坏生态的道路,湖区周边的森林覆盖率也是逐年下降,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网箱养殖遍布千岛湖,再加上乡镇企业的发展,千岛湖局部水域暴发蓝藻,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千岛湖发展集团成立之初,他们原本也是对千岛湖18个林场的森林资源进行开发。
2003年春季,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淳安县指出:只有把生态环境保护好,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才会加大。这也就是著名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经济发展理论的前身。面对种种困境,千发集团拉开了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绿色产业之路。千发集团积极借鉴国内外湖泊治理经验,提出通过增加放养鲢鳙鱼来净化水质,有效提高水体的生物自净能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一,这就是后来被业内广为传颂的“保水渔业”,开创了千岛湖渔业健康发展的新路子。同时,经过七年时间自然生长的“淳鱼”也享誉国内外。但千发集团并没有满足于此,他们将渔业和旅游紧密联系起来,巨网捕鱼把“劳动场景”变作“文化享受”,鱼拓艺术形成了一种新风尚。千发集团通过20多年的发展变化,他们从砍树变成护树,从开发森林资源转向守护绿水青山,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高质量转化的“千岛湖模式”。
四是要学习长三角地区的价值引领。一木不成林,百花方为春。千发集团在取得成功的同时,并没有停止绿色发展的步伐,进而提出了“一湖推十湖,十湖带百湖”的发展战略,计划在全国复制10个“千岛湖”,力争带动全国100个湖泊实施绿色发展,形成围绕森林资源的生态旅游全面布局;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杭州分院也积极将“一亿中流加速器园区”的成功经验复制到全国各大城市,在上海、长春等多个城市均有布局或合作。
劳模是一种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精神风貌。此次长三角创新交流学习,全体劳模收获的不仅仅是开拓了视野,创新了思路,更重要的是要将学习成果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一是继续脚踏实地干好本职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尽职尽责,不负初心,为企业、为职工群众贡献自己的力量。二是主动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充分发挥自身的示范、激励、导向作用,引导更多的职工群众立足本职、争做先进,展现工人阶级的高尚品格和精神风貌。三是不断开拓思路创新发展。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始终保持自身先进性,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平台,带领更多身边人创新发展,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全力推进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黄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