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阜阳市总工会推广“星级化”管理 激发基层工会活力(全国工会创新案例)

发布日期:2024-06-28 16:39信息来源:省总基层工作部、阜阳市总工会浏览量: 【字体:  

近年来,阜阳市总工会积极开展基层工会“星级化”创建工作,逐步建立起目标明确、管理规范、激励到位的“星级化”管理新机制,先后评选表彰五星级工会50家、四星级工会96家、三星级工会1477家,累计投入奖补资金94万余元,发放民营企业工会主席履职补助17万余元。

一、聚焦增量扩面,为建星“打好底”。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大力推行“重点建、行业建、兜底建”模式,累计发展新就业劳动者会员8.5万余人,其中四类新业态群体会员8.1万余人、货车司机会员7万余人。印发《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凝‘新’聚力,暖‘新’兴阜”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以免费体检、疗休养等暖心服务吸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合力扩大非公企业工会组织覆盖面。多方协调、拉网摸排开发区(工业园区)辖区内未建会企业,2024年民营企业新增建会266家、新增会员1.3万人,累计建会3871家、发展会员21.2万人。累计完成76家市工商联执委单位、20家省民营“三个百强”企业、39家新兴产业企业建会。积极发挥“党建带工建”作用。深化“组建群团组织,扩大党的工作覆盖”工作,打牢“两个覆盖”质量,组织150名党建指导员参加建会入会培训,开展“红心向党、益企兴阜”活动,直接服务企业947家,促进建会46家。

二、突出实干导向,为评星“定好标”。明确创星目标。提出实施“3128”工程的总体思路,即通过3年时间,评选表彰五星级工会不少于100家,四星级工会不少于200家,全市80%以上的基层工会达到三星级以上标准,推动全市基层工会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整体提升。科学量化评星标准。围绕“六有”目标要求,从“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工作任务、经费使用、保障措施”等5个方面,区分4个类型,细化分解出94项具体指标,明确分值权重、得分标准、扣分情形。坚持百分制考核与一票否决考核相结合,列明10类否决情形。压实评星责任。在基层自主创建的基础上,建立“市总工会统筹推动,县级工会重点培育,分级赋权分类落实”的责任体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星级化”创建工作格局。

三、强化激励保障,为争星“赋好能”。加大奖补激励力度。创建周期内,按照五星级工会5000元、四星级工会3000元、获评的民营企业工会主席每年2400元的标准,实施基层工会和工会干部双向奖补,累计投入直接奖补资金94万余元,发放民营企业工会主席履职补助17万余元。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以获评四星级以上工会干部为主体,举办专题培训班,同步组织命名表彰大会。选取3家单位为实地教学点,突出“一企一特色”要求,推动经验互鉴、成果共享。推动14家民营企业工会与五星级工会开展“1+N”结对帮扶,5家被帮促基层工会进入四星级以上。建立争星晋级机制。明确“突出重点、梯次培育、逐步扩大”的工作思路,建立“四星以上激励、中间巩固提高、后进整顿提升”的争星晋级机制。将星级工会创建纳入党建考核内容,支持鼓励接力创建。2023年,全市7家四星级工会升星成功。全市累计培育三星级工会1477家,提示整改工作不规范的企业工会15家。

四、构建长效机制,为强星“护好航”。强化动态管理。建立健全进入、退出机制。创建期内结合年度星级工会评选,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四星级、五星级工会复查,对146家星四星级以上工会形成全流程闭环管理。开展联合创建。坚持星级工会创建与创建民营企业示范工会、模范职工之家结合,从高星级工会中择优推荐为评选推荐对象。创建期内24个四星级以上工会成功创建民营企业示范工会、模范职工之家,占比96%。推动制度完善。结合县级工会加强年和基层蹲点工作,推动60个基层工会开展规范化建设,围绕“思想引领、组织建设、队伍建设、任务完成、作用发挥”等内容,指导基层工会建立健全企业民主管理、困难职工帮扶等工会工作制度机制17个,促进民营企业规范化建设常态长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